守正创新 砥砺前行 为新时代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孙波

2023年12月19日蔡奇同志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强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物考古工作受到全社会关注,与民族复兴大业休戚相关。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更要坚持百年考古传统,戒骄戒躁,在先辈巨大成绩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觉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考古力量。

作为省级考古研究单位,要立足岗位、聚焦业务,在工作中树立大保护意识和大考古工作理念,在做好事关经济民生的国家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科研工作,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牵头,以各类社科课题为抓手,加强对考古成果的研究、阐释、利用,将文物考古工作融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厚植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专业素养和过硬本领。

山东,海岱故地、齐鲁之邦,既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在中华文化传统的塑造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做好考古探索、解释这个基础性作用的深刻内涵,做好文物保护利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意义重大。经过近百年数代考古人的艰难探索和不懈努力,山东考古逐渐建立起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齐鲁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环环相扣,连续发展,脉络清晰,是国内最早建立完善区域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地区。跋山遗址群第一次系统揭示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泰沂山地古人类生活画卷,为进一步探讨现代人类及其行为方式在东北亚地区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凤凰岭、赵家徐姚、扁扁洞串联起中国北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旱地农业起源的完整链条,特别是赵家徐姚遗址,种种迹象都解释了这个链条中人类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对这些现象的解读促使我们更深刻更具体地理解农业起源这一国际关注的重大课题;后李、北辛、大汶口、龙山、岳石诸文化,处于新石器中晚期,表现了海岱这片土地上人们从聚落初兴到早期国家的发展过程,是苏秉琦先生“古文化-古城-古国”经典论述的生动再现;从大辛庄、齐鲁故城、琅玡台等考古发现,可以看出海岱地区逐渐融入华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过程,同时也在中华文化传统塑造过程中清晰地留下了齐鲁文明的鲜明印记。

image.png

image.png

近年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围绕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建设,配合考古前置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不断以科技创新引领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加快考古成果的转化利用。目前已经建立起海岱地区“旧新石器文化过渡”“社会复杂化进程研究”“齐鲁考古学文化研究”三个重点方向为引领的科研体系布局,建立了“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鲁中南、曲阜、临淄等工作站,推行团队制科研体制,建设以年轻骨干为主体的业务梯队,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交流,与北京大学共建临淄田野实习基地,推动山东考古事业迈上新台阶。山东考古院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通过考古充实海岱文化的丰富内涵、揭示齐鲁文化丰厚底蕴,进而将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以及对中华文明形成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揭示出来,并从理论方法上加以总结,形成系统的规律认识,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山东考古要做好整体规划部署,坚持创新,以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为抓手,持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开创山东考古工作的新局面。要以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为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补齐短板、加强优势,从科研设施、队伍、平台三个方面打好基础,着力解决考古能力与国家社会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和研究阐释能力距离科学揭示古代文化、社会发展过程、规律、特征还有很大距离的问题。为此,要从增强文物保护能力和研究阐释能力两个方面,推进学科建设。

首先是搭建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专业队伍。利用增编和搬迁到新院址机会,快速建设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科研门类齐全、水平一流的专业队伍,并形成合理梯队。其次坚持科技创新,提升科技考古能力,将科技考古中心打造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着力提高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研究水平。第三是形成合理的科研机制,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实行团队制,围绕重点项目、课题进行攻关,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项目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省级重大课题研究,加强基建考古中的课题意识,把配合工程考古作为主动性项目来做。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特别是与领先的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申报项目,关注重大课题,特别是国际上的学术热点。还应积极做好考古成果阐释宣传,加快推进考古成果转化,以《海岱考古》期刊为依托,打造考古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山东考古学术成果。加快推进山东考古博物馆建设,打造“国际知名、亚洲一流”的考古研究和公共服务机构,力争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与公众见面。做好公众考古科普活动,与新闻媒体主动对接,及时向公众宣传普及最新考古成果,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山东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风好正是扬帆时。当前,考古工作迎来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新征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要求,积极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山东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山东力量。

(作者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