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孔子容像修复实录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巫骁 周娴婷 陈子卉

“孔子容像”绘制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南京夫子庙大成殿馆藏重要的大型画像展品,其长6.3米、宽3.1米的尺幅也使之成为现存少有的巨幅纸本孔子立像。画幅质地为书画宣纸,原装裱方式为木质背板挂墙裱件。由于该容像长期处于不良展示环境中,加之纸质藏品本体材质脆弱的原因,易受光照、灰尘、温湿度变化、霉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画像断裂、残损、变色、污染、微生物侵蚀等病害情况较为严重。该件藏品主要展陈于夫子庙大成殿正殿正中墙壁上。根据现场调查发现,作为容像背板的木质框架已出现翘曲变形和部分木质脆化、糟朽等现象。

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委托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于2021年3月初,正式启动对馆藏孔子容像修复保护工作。修复工作前编写了《南京大成殿馆藏孔子画像藏品的修复保护方案》,并对该容像的清洗、除菌、整型复原及局部修补加固等技术处理工作进行了推演及实验,以期使修复后的容像不但能有效满足展陈需要,还能延年益寿。

image.png

制定修复计划 容像整体沿背板拼接痕迹断裂成数块大小不一的画片,画片背部依然粘连有大量背板木条,修复工作也从整理碎片、揭除木条开始。在完成初期的整理工作后,根据容像实际状况,调整制定了依次对每张画片进行除尘、固色、清洗、补缺及托心处理,再将画片拼成整体后,进行后续加固、装裱、全色等工序的实施计划。

理化性能检测 在修复前就容像的理化性能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病害进行观察评估,了解容像的具体状态,科学开展修复工作。对色料溶解性进行分析检测时发现,位于容像上方的文字部位由浓墨写成,遇水极易发生洇化;胡须部位的白粉、剑柄及蔽膝处的青色颜料遇水均易脱落。容像下部酸化现象严重,经检测pH值为4.6,伴随明显的糟朽、脆化。整个裱件断裂为8片,表面灰尘堆积较厚,有大面积污渍、黑霉,伴随少量青霉。纸张糟朽严重,多部位碎片化脱落。

除尘清洗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  在整个修复实施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传统材料及做法。在除尘工序中,发现容面表层附着的灰尘颗粒触感明显,但是容像被霉菌腐蚀了部分纸张肌理,加上纸张本体酸化,造成糟朽严重,出现大量破碎起翘的碎片。使用毛刷清尘会进一步破坏糟朽区域,带起碎裂纸片的边缘,所以选择使用面粉与黄柏煎制的水和成柔软且不粘手的面团,在画面区域轻轻揉搓,使附着的灰尘被粘起清除。黄柏作为传统中药材,已被证实具备抗真菌的作用。在清洗工序中,使用皂角水调制清洗液软化溶解容像表面污垢。同时为防止水流冲击对脆弱的纸张造成伤害,使用了更柔和的喷雾形式以清水浸润画心,并借助卷起的毛巾于纸面轻滚吸水以带离纸张部分灰尘与污渍。

揭裱拼接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  由于容像尺幅巨大,且已断裂成8张画片,故而在揭裱托心的过程中,制定了上、中、下三段式的操作流程,即三段分别完成揭裱托心后,再完成整体拼接。考虑到拼接方式的牢固及美观性,借鉴了书画装裱中“夹口”的制作概念,在拼接位置预留3-5厘米的区域不完成揭裱,只以韧性较好的桑皮纸裁成纸条粘贴加固,托心时上浆也避免接触这个区域,托纸沿拼接区域外放20厘米,从而形成一个“夹口”;另一边则只需要托纸时同样预留3-5厘米以韧性较好的桑皮纸加固的区域即可。

操作方法大致为:先将待拼合的两段容像背面向上,充分润湿并平整画心;接着分别将上段容像待拼接长边的夹口托纸揭开,将中段容像待拼接长边的固定皮纸揭去;而后根据画意将容像两段拼合,并在拼接区域完成揭裱后,用染色后的补纸修补拼缝处的破损及裂隙;最后给整个拼接区域均匀上浆,刷平预留夹口的托纸,容像上段所预留的托纸余边覆盖整个拼接区域,并搭盖于中段托纸边沿5厘米的区域上,从而完成拼合。下段拼合方式也是相同的。

装裱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  在完成拼接工作后,选择桑皮纸条对容像折痕处进行了加固;对修补后破损区域及部分漏白区域进行了补色处理;将容像整体绷平干燥,使之经过自然舒展和收缩恢复平整。在完成对容像四周毛边的方裁后,就进入镶料覆褙的阶段了。

一般来说,镶料工序应当在覆褙之前完成,但是在画心湿润舒展的过程中,发现这张巨大的容像吸水润涨后的尺幅误差达到了5厘米以上,这个程度的误差是镶边用的绫料无法润涨达到的,如果先行镶料会造成画心在覆褙时形成大块堆积褶皱,所以再次调整修复计划,先进行覆褙,再正镶绫边。在覆褙工序上,考虑到容像纸张的物理强度较弱,故而选择生绢托制后作为覆褙材料使用。由于容像面积较大,同时为了保证覆褙质量,将托制完成的生绢先行经过拼接后绷平干燥,覆褙选择“直覆法”,即将浆水直接刷于容像背面,并以拼合完成的白绢进行分段覆褙。这种方式可以使画心充分润涨舒展,不易产生折痕或堆积,同时为保证画像表层不会发生脱落,覆褙前在画心正面衬垫了湿润后的大型宣纸,以起到保护和固定的作用。

在经过覆褙干燥、全色接笔、砑光、方裁等收尾工序后,这件经过修复的孔子容像得以重焕生机。画像虽经重新装裱保护,但过于严重的纸张老化现象,实非人力所能干预。为此,根据画像尺寸专门定制了保存使用的无酸画盒,不展示时可以存放其中。

对于中国书画修复而言,一方面要借鉴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经验;另一方面还要从书画作品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操作方式,避免“生搬硬套”带来的不利因素。如何做到在书画修复中灵活使用各种技法和步骤,从而达到“吾随物性”,是修复师始终要思考与面对的现实问题。

(作者单位: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