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全力推进“两线”范围矢量化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

湖北省宜昌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75处、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126处。2021年11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划定公布了“市保”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22年底,宜昌市已全部完成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两线”范围空间信息采集工作,并全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管控和保护;2023年底,当阳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地均已完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空间数据采集工作。

image.png

image.png

提高站位,主动作为

在开展空间信息采集工作之前,宜昌市只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村组地址和 GPS 坐标,暂无全市文物矢量数据,既不便于项目设计单位初设阶段避让文物,也不利于文物部门进行“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许可”审批,成为高效开展文物行政审批工作的堵点。

如何既高效服务项目建设,又有效保护不可移动文物?2021年,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就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提出指导意见;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通知》,就不可移动文物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出具体要求。为进一步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11月,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实施“宜昌市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空间数据采集”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全市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本体及“两线”范围进行矢量数据采集。

精心组织,确保质量

为扎实做好空间数据采集工作,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此项工作,并明确专人负责,各地均选派业务能力强、工作负责的同志参与其中。项目实施前,一方面与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沟通对接,确定采集的数据为 Shapefile和CAD格式,确保数据格式符合“一张图”要求;另一方面广泛听取工程项目设计单位的意见,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确保采集的数据服务对象能用、好用。在项目实施中,由空间数据采集单位和各县市区文物部门共同派人组成工作队开展田野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密切合作。同时,组建了专门的微信工作群,及时沟通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完成后,各县市区主动对接同级国土规划部门,将所有采集的空间数据纳入同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目前,空间数据采集成果已高效服务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许可”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认真总结,服务“四普”

此次田野工作实际采集了219处不可移动文物空间数据,拍摄文物现状照片数据达10G。田野工作完成后,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编制完成《宜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数据采集成果图册》,留作资料存档备用。该项目的实施,达到了工作预期,锻炼了基层队伍,特别是很多刚入职的年轻同志亲身参加田野工作,对辖区的文物保护单位情况更加熟悉。在图册编辑过程中,各县市区对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情况认真梳理,进一步摸清文物家底,为“四普”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针对此次采集工作中存在的部分县市区对于“两线”范围估计过小,致使航拍的正射影像图范围不够;部分遗址散布于多个乡镇山区,田野工作耗时较长,在线路安排上有待优化等不足,宜昌市、县两级文物部门将认真汲取此次工作经验,取长补短,确保全市“四普”工作按时高效完成。

(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供稿)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