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侃代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翔

“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社会公益基金、全额出资、与政府合作等方式,参与低级别文物保护修缮、文物传承发展等保护利用全过程。”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的建议是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

image.png

去年,杭侃就提出了关于修订文物保护法中文物活化利用部分的建议,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他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文物的合理活化利用,并希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文物保护利用的共识。

现阶段我国施行文物分级管理体制,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常被称为“高级别文物”,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通常被称为“低级别文物”,而低级别文物数量占了文物总量的很大比例。

以文物大省山西为例,杭侃介绍,当地已核定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7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731处,尚有76%的不可移动文物未定级,全省低级别文物总量占比达到97%。

“长期以来,由于责任主体不同、资金政策不同、实有数量不同等因素影响,与‘高级别文物’相比,‘低级别文物’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适用性政策不够多。”杭侃说。

因此,他建议在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资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指定低级别文物抢救性保护和充分性利用为具体支出用途之一,并明确一定的支出比例,把低级别文物中央转移支付和政府一般债券的“蛋糕”做大。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公益事业捐赠配套制度,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募捐,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格局。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