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研学+影视”炭河里探索文博场馆教育发展新路径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肖弘哲 喻晓辉

文博场馆作为集教育、科研和收藏等多种功能的文化机构,既是启迪民智、传播知识,开展美育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着文博事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文物展开合理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已成为时代共识,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2020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进一步要求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重要作用。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湖南省宁乡市,是珍贵文物四羊方尊的出土地,素有“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的美誉,园区包括炭河里青铜文化博物馆、遗址本体保护展示馆、远古文明体验区。为充分发挥文博场馆的文化育人功能,让丰富的“文博资源”变成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课堂资源”,自2017年起园区即面向中小学开展研学教育活动,并在多年实践探索中整合多方资源,强化主题特色,发掘场馆空间优势,开发系列课程,并形成一套“研学+影视”的特色研学模式。

多方联动,凝聚文化传播新力量

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开展研学活动以来,积极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共同推动园区博物馆、遗址资源科普化解读,提高文物传播利用效能,实现文旅深度融合。

2022年,园区在已有基础上与湖南广电国际频道《跟着国宝去研学》栏目组、缘文创、宏瑞文博集团开展合作,联合开发《一眼千年·青铜遗踪》研学课程。其中,园区依托长期的学术研究基础、独特的空间载体、富有文化价值的品牌为项目开展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和条件保障;《跟着国宝去研学》栏目组发挥湖南广电丰富的微综艺节目经验、文化内容呈现传播水平和创新创意能力,在充分吃懂悟透园区研学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确保知识安全、心理安全、身体安全、信息安全“四个安全”的主题特色研学课程;宏瑞凭借产业集群和文创开发能力,定制专属“教育文创”,满足课程需要,有效保障了课程的有效落地和全面实施。

多元课程,丰富分众教育新体验

“分众化”作为传播学重要理论之一,指受众从原来的大众转变为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群体,在传播过程中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法,传递不同内容。以《一眼千年·青铜遗踪》研学课程为例,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即针对园内遗址、博物馆等不同类型资源,面向前来研学的6-15岁学员分别开发了“穿古越今——沉浸剧游探秘”“能工巧匠——亲历国宝降世”“寻宝识踪——公众考古体验”“说文解字——破译文明密码”等四节形式各异、各有侧重的研学课程。

项目以收集四羊方尊(复制件)遗失的羊角为线索,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员对博物馆和遗址公园进行参观打卡,并充分调度利用园区各学习空间,引导学员完成指定课程动作,以具身认知的学习形式帮助学员实现对炭河里青铜文化的整体认知。其中“穿古越今——沉浸剧游探秘”课程在博物馆展厅开展,学员们以沉浸式学习的方式化身研学小使者,帮助部落酋长NPC寻找“失散的族人”和“遗忘的礼器”,学员们手持任务书,通过观察馆内复原场景、投影信息、影像内容找到散落其间的“失散的族人”,并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对商周时期夯土筑墙、青铜浇筑、宴饮礼乐等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设置儿童标签,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展品,进而寻得“遗失的宝物”,在无需讲解员参与的情况下自主探究这些器物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能工巧匠——亲历国宝降世”课程在博物馆体验工坊展开,为学员专门开发了模拟“范铸法”制作四羊方尊的材料包,确保学员可以安全、科学地进行体验学习,将理论知识化为具身体认,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寻宝识踪——公众考古体验”在遗址公众考古体验区开展,由考古队员担任导师,指导学员们完成挖掘、辨识、揭露、收集、记录、回填六个考古步骤,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的同时,也对科学考古工作进行科普,有效提高了学员们对考古工作的认识和对文物保护的理解;“说文解字——破译文明密码”在遗址休闲区展开,以微综艺的形式,让孩子用肢体语言演绎炭河里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文字,并结合其中“禾”“戈”“大禾”等文字字形和内涵对学员进行历史教育和乡土教育,让学员对商周时期炭河里地区的农业生产、军事、政治等社会发展水平产生更为直观、立体的认识。当所有课程完成后,学员集齐“遗失的羊角”,完成任务,开启园区为学员精心准备的博物馆奇妙夜,欣赏商周乐舞表演,在领略文化艺术之美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学员的有效激励,为研学课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image.png

多维评价,创新研学服务新机制

评价是检验、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文博场馆研学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极强的学习方式,如何对学习效果全面、科学、精准地展开评价一直是研学服务的薄弱环节。经过反复研究、比对和试验,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摸索出一套学习评价和教学评价相结合,多方参与、多维角度的课程评价机制。

以《一眼千年·青铜遗踪》研学课程为例,学习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分别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采用学员自评,当学员完成所有课程后,会收到一份知识量表,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全面梳爬整理,学员通过对照即可对本次研学过程中学习内容完整度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则采用导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从导师和同学的角度分别对学员自我管理、实践探究、团队合作和成果总结等4大项9小项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则采用第三方评价,由领队老师、学员家长或园区教学观察员对课程合理度、活动设计、时间安排、线路安排、师资水平等10项指标进行评价。此外部分学员还以视频专访、研学报告的形式对本次研学收获进行总结与表达。

《一眼千年·青铜遗踪》研学课程除现场教学外,研学过程还被录制为青少年文博研学类微综艺真人秀在湖南广电国际频道《跟着国宝去研学》节目播出,并面向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同时与芒果TV等新媒体平台构成矩阵进行展播。自开展以来,众多观众了解后主动前来炭河里预约研学活动,部分学员学习后课余时间特地到北京参观四羊方尊实物,研学课程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继续优化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设计、完善课程模式,进一步推动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