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召伯窑青瓷的审美初探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中美


陶瓷,是中国的“国家名片”之一,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所蕴含与释放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其物质本身,更多的是代表一种人文底蕴和审美境界。

湖南省邵阳市召伯窑址主体位于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召伯村,距市区约10公里,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该窑址始烧制于北宋时期,窑身为馒头窑、龙窑。窑具大量使用垫圈、垫饼等,器物主要有碗、盏、盆、钵、盘、壶、瓶、杯、罐等。通过调勘发现,召伯窑址为资江流域烧制较早、规模较大的民窑。

image.png

image.png

邵阳市召伯窑址由于其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而且自然气候条件也有利于文物保存,所以窑址主体架构保存良好,出土的文物保存也比较完整,特征相对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器型美观度明显提升。经过专家论证显示,邵阳市召伯窑所烧制的瓷器基本以民用瓷器为主,所生产的瓷器多被民众直接用于生产生活之中。从出土的相关瓷器外形来看,无论是流线的造型还是色彩搭配,以及器型美观度,与唐代的“白瓷”相比做工更精巧,质感更细腻。这些精美的“民窑”瓷器足以说明,在宋代我国的制瓷工艺已经发展到一个日臻成熟的鼎盛时期。

二是量产规模化效益提高。在邵阳市召伯窑址的发掘现场可以看到,直接用于陶瓷生产的垫圈等器物数量众多,其数量、体量也较大,呈现种类泾渭分明的特征。这也印证了召伯窑在当时的陶瓷生产已经具备了量产式的规模化生产,其规模化的量产为瓷器从贵族奢侈品消费逐渐延伸到平民日常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助推效应。

文物学家在谈及宋代瓷器时,多赞誉宋代瓷器所表现的是“出彩美”,而其中的“彩”,绝非是现代人眼中的色彩,而是代表了釉质均衡美感的艺术美。这种“出彩美”往往非常简约,简约到让青瓷成为宋代瓷器的标志性符号。从召伯窑址出土瓷器分析宋代青瓷的审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唐代白瓷为基础的色彩结构延伸。据考证,在“邢窑”出土的唐代陶瓷窑址中有大量的陶瓷制品,其性质同召伯窑址类似,多以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使用的陶瓷制品为主,也属于“民窑”。然而,“邢窑”瓷器的色彩较为单一,基本以白瓷为主。而召伯窑址中发掘的陶瓷则完全不同,除了充分展示其宋代青瓷技艺的特征之外,其器表不见刻花或印花的装饰,以原本的釉色和器型为美,器表多布满开片的蟹爪纹,体现出“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的审美境界。

由此可见,宋代青瓷瓷器的色彩结构工艺,确实是传承了唐代白瓷工艺,但在色彩结构的组合与搭配方面却又明显表现出其截然不同的一面。通过综合分析瓷器结构的造型比例,优化和调整其色彩形式美,从而让看似简约的单一色彩从不同的角度、视域、层次上彰显完全不同的视觉色彩,而产生的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其具有一抹特殊的兼具艺术与生活的立体美。邵阳市召伯窑青瓷,完整地继承了这种风格。

以大道至简为特征的装饰效果突出。民窑瓷器,大多直接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所以对其实用性和适用性要求最为突出,但并不代表这些瓷器不需要修饰或者装饰。从召伯窑址出土的瓷器可见,尽管囊括了碗、盏、盆、钵、盘、壶、瓶、杯、罐等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些瓷器大多只有简约、单一的装饰,表现出匠人对于瓷器所独有的艺术理解。文物鉴定专家按装饰方式把这些器物分为胎装饰、釉装饰、彩绘装饰、书法装饰等,同时又有刻、印、划、戳、剔、贴塑、镂雕等技法,这些技法或单独使用,或几种结合使用,充分体现了陶瓷的装饰美与实用美。这些技艺在陶瓷的制胎阶段十分简单,不过恰恰就是这种大道至简的方式,让这些陶瓷制品拥有了丰富的装饰性特征,同时也为这些直接应用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陶瓷制品平添了立体美。

以自由奔放为特点的形式美特征外溢。宋代“官窑”瓷器的纹饰丰富多样,花卉是其主要装饰内容之一,龙、凤、鹤、麒麟、花鸟、婴戏等是常见题材。而召伯窑址出土的具有这种特征的瓷器种类并不多,并不能说明这里烧制的瓷器不符合当时的“主流风格”,而是说明宋代“官窑”瓷器其纹饰局限性较大,诸如邵阳市召伯窑这种典型的“民窑”瓷器展现的是大众化、平民化,以自由奔放为特征的质朴美感。如瓷碗,碗心常印有单个文字或简单花卉,窑具用匣钵和垫圈的组合,这些特征都与湘江流域衡州窑类型窑址相近,而且其制作手法无论是粗划线还是细划线,线条都能够明显表现出看似随心所欲实则整齐划一的自由特征,这种完全不拘一格的瓷器生产方式,可以确定其划线是匠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匠人娴熟的技艺让这些瓷器成品的美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梳理邵阳市召伯窑出土的瓷器文物可以发现,宋代后期,尽管民窑青瓷的装饰手法仍然是以“刻花”形式为主,但其纹饰的题材也明显有所减少,这虽然与当时的人文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但在一定层面上也说明了制瓷匠人对于陶瓷烧制的理解,从前期的双面刻画转向单面刻画,从繁琐逐步向简约转化,尤其是在制胎阶段,主要以“薄胎厚釉,以釉色取胜”为代表的造型,同宋代早期显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其精致、精巧的形态美和简练、端巧的形意美,铸就了宋代青瓷沉着与典雅并存的美学风范,为后世了解、认知宋代青瓷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与实物佐证,也为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宋代官窑瓷器讲究釉色之美,尤其强调釉色的基础性色彩结构,致使留存下来的瓷器大都表现出强烈的“重色”视觉效果。而以邵阳市召伯窑为代表的宋代民窑青瓷作坊生产的瓷器在纹饰上都有其自身特点,虽然色彩没有官窑丰富,其视觉色彩结构特征没有官窑冲击力强,然而完全基于民众生活需求出发的自由奔放式特点,让两大瓷窑体系相辅相成,以此形成较为完整的宋瓷青瓷文化。

综上所述,以青瓷为代表的宋瓷具有高深的审美境界,而以邵阳市召伯窑为代表的民窑宋瓷则展现出温润淡雅和肆意洒脱的风格,为陶瓷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开辟出一个全新的思路和境界。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