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图上的爱国者与强国梦——浅析孙中山的《中国铁路全图》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吴千


在中国铁道博物馆里收藏并展出一张非常珍贵的铁路规划图,它因年代较久而略显泛黄,且有轻微破损,但整体保存基本完好。这张铁路图长105厘米、宽95厘米,内中用红、黑两色线条勾画的铁路线路清晰可辨,特别是红色线条分布密集且广泛,遍布整个中国版图。这张铁路图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1919年发表的《实业计划》中的《中国铁路全图》。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全面发展中国经济勾画的宏伟纲领,最初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1919年2月完稿,发表于1919年6月号《远东时报》,它与《孙文学说》和《民权初步》合称为《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中国铁路全图》是《实业计划》中的重点所在,是孙中山先生对铁路发展规划的真实映现,此图在不同时期不同版本地图中也被称为“建国方略图”,“中山建设地图”或“孙总理实业计划图”,从名称页可见其作为整个著作精华和灵魂的地位。在当时的条件下,孙中山先生擘画的这张铁路蓝图确实是难以实现的,他有关铁路的精辟论述、编制的铁路发展宏图、倡导的开放筑路方针,对中国铁路事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image.png

image.png

兴办实业 始于铁路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中国门户的被迫开放,以铁路为重要代表的西方现代交通知识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中国,但并未引起政府和工商界的正视。直到19世纪末,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现代交通所发挥的巨大影响,才使中国人感到震动。然而真正认识到现代交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人却寥寥无几,孙中山则是其中之一。

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中国要发展铁路,大张旗鼓地倡导兴筑铁路,这同他坚信“实业救国”理想是密切相关的。1891年,他在所撰《农功》一文中提出“亟宜造铁路”以屯田戍边的主张。1894年6月,他在《上李鸿章书》中直言:“地球各邦今视铁路为命脉矣”,大声疾呼中国修建铁路,实现商兴民富国强。在国外从事革命活动时,孙中山就研究工业发达国家的铁路发展经验及列强侵略中国铁路路权的历史教训,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铁路在西方国家走向鼎盛,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成为世界文明进步的亮点。在国外,他每到一地即收其舆图,“留心比较世界之铁道,实偏有所嗜”。

辛亥革命石破天惊,迎来了共和新政,孙中山先生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1日,为践行誓言他辞职引退。他说:“解职不是不理事,解职以后,尚有比政治紧要的事待着手”,将致力于发展中国铁路事业。在上海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举办的欢迎会上,他强调:“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后又膺任全国铁路督办一职,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全权筹办全国铁路事务。孙中山曾在不同场合反复论述修筑铁路的重要意义,认为铁路建设乃一国富强之基,并作出了“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论断。在他看来,发展实业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而首当其冲之策则是建设铁路。

宏伟蓝图 统筹筑路

1919年秋,一份雄心勃勃、激动人心的中国经济崛起方案见之于众——它即是孙中山发表的《实业计划》,在这份纲领性的计划中,他从放眼世界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提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略。其中,对中国铁路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计划修建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的铁路,目标是建成“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的铁路网,并以新建北方(位于渤海湾)、东方(位于杭州湾)、南方(广州)三大海港作为铁路网对外交流的枢纽。整个铁路网络可分为“六大铁路系统”,即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东北铁路系统、西南铁路系统、西北铁路系统和高原铁路系统,从而构成一个完整、发达的铁路网络。在这张《中国铁路全图》中全部采用红色实线标画。

俯观铁路全图,这个庞大的铁路建设计划便一目了然。铁路南路起点于南海,由广东而广西、贵州,走云南、四川间,通入西藏,绕至天山之南;中路起点于扬子江口,由江苏而安徽,而河南,而陕西、甘肃,超新疆而迄于伊犁;北路起点于秦皇岛,绕辽东,折入蒙古,直穿外蒙古,以达于乌梁海;高原铁路包括拉萨兰州线、拉萨成都线、拉萨大理车里线、拉萨提郎宗线、拉萨亚东线等16条线路。另外,各省之省会均成为铁路中心,路线将由此种重要之城市向各方分射而出。从每个省会出发之路线,将多至八九条不等。通过东北、东南、西北、高原等铁路系统,分布于东、南、西、北四角为横向辐射布局,并与邻国铁路接轨,从而形成一个内连全国、外通全球的流通网络。如图所示,今日的蒙古国和原唐努乌梁海地区尚属中国版图之内,所以西北铁路系统几乎一半铁路线路铺设在蒙古境内。此外,孙中山先生还计划建设中国的水运系统和公路运输系统,使之与铁路运输相互连接,陆港联动,相辅相成,建成四通八达的全国交通网络,从而使中国的人流、物流畅通无阻,推动中国其他各项实业的发展。

融资引才 开放办路

孙中山先生在铁路图上选线时曾强调四项原则:一是“必选最有利之途以吸外资”,借助国际力量共同开发;二是“必应国民之所最需要”,急需先修;三是“必期抵抗之至少”,先在社会条件好的地方修路;四是“必择地位之适宜”,有利于通道建设和连接成网。就资金而言,他对10万公里铁路预估的资金需求总量为60亿银元,以当时汇率来看,约合20亿美元。辛亥革命后要推进《实业计划》中的铁路发展规划,面临着技术、人才、资金等重重困难。在国弱民穷的形势下,如何开创修建铁路新局面?孙中山明确提出开放办路的方针,他认为“现今世界日趋于大同,断非闭关自守所能自立”“欢迎列国之雄厚资本,博大规模,宿学人才,精练技术,为我筹划,为我组织,为我经营,为我训练”。这个方针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谈到利用外资,孙中山先生列举了三种具体方式:一是借款修路,国人自办;二是招股修路,华洋合办,设立铁路公司,主权属我;三是批给外国人承办,期满铁路无价收回。他认为最后一种方式为好,就是经国家批准的铁路项目,实施时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外商订立合同,公司负责定线购地交给外商修筑,外商40年特许经营期满后无偿移交给中国。孙中山特别重视在利用外资中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外商签订的合同中,有具体条款予以落实。此外,他多次明确强调:“我们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试以铁道论之,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其力可以垄断交通,而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命矣。”为此,必须采取立法建制措施,有效防止少数资本家之垄断。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孙中山《中国铁路全图》中的强国梦想并未能在其生前实现,但他用宏大完善的铁路规划和详尽的实业计划,向民众描述了一个繁荣富强、独立自主的未来中国,《中国铁路全图》凝结了这个梦想,以一张形象的庞大的铁路规划图,反映了先生“铁道立国”的坚定信念和理想,更承载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无数仁人志士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振兴复兴的强烈愿望。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先生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