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评《中原彩陶文化西传哈密研究》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刘琳

image.png

中国彩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图案丰富,谱系繁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中国彩陶遗存大规模地被发现,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彩陶文化。比如,形成了以河南、山西、陕西为中心的大中原仰韶彩陶文化圈,以甘肃、青海地区为中心的马家窑彩陶艺术圈,在北方燕山辽宁、内蒙古一带则形成了红山文化彩陶艺术圈,东方则有以山东、江苏为中心形成的大汶口文化彩陶艺术圈,南方则有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形成的跨湖桥文化、白家文化、大溪文化彩陶艺术圈。其中,中原仰韶文化彩陶艺术与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渊源深厚,近年的考古发掘地层关系证明,它们在时间上有清晰的先后关系,而在西北的新疆哈密、伊犁河流域等地,又发现了与马家窑彩陶艺术关系密切的彩陶遗物,可见其清晰的传播路线。中州古籍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原彩陶文化西传哈密研究》一书,详细记述了中原早期彩陶艺术传播至马家窑后,又继续西传至哈密的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彩陶艺术经过哈密后在中亚、西亚地区的传播做了考察。本书的研究追踪了彩陶艺术的传播路线,探寻了华夏文明的传承绵延,填补了仰韶文化在新疆地区研究的空白,为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辉煌灿烂、匠心独具:中原地区的彩陶艺术 中原地区主要是指我国中部、黄河中游的地区,大体范围为:北靠太行山,西依伏牛山,南临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向广阔的华北大平原,即河南省的大部。这里大面积的黄土坡地,数以千计的河流冲积形成多个台地和河流三角洲,疏松的土壤结构、肥沃的冲积平原,十分便于开垦、耕作。因此,在遥远的史前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进行艺术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至迟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原地区已经迈入文明社会的门槛。从1921年安特生等人的调查至今,河南已经调查出3000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地域遍及全省各地,尤其以三门峡、洛阳、郑州等地最为集中,展示了中原地区史前社会的繁荣景象。距今8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是以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命名的,已经发现有少量的彩陶;而被人称道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则是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命名的。仰韶文化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根植于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支强大的彩陶文化。本书中详细记述了中原地区彩陶艺术的发现与研究过程、中原地区彩陶艺术的兴衰、中原地区彩陶艺术的特征等,还将庙底沟彩陶艺术、洛阳彩陶艺术、郑州大河村彩陶艺术、安阳后冈遗址彩陶艺术等进行详细叙述,为读者展示了辉煌灿烂、匠心独具的中原彩陶艺术。

革故鼎新、衔接有序:关中地区、甘青地区的彩陶艺术 关中地区是中国彩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彩陶文化聚集区。关中地区南依秦岭山脉,渭河穿行而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关中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就像王炜林、孙周勇所讲:以渭河流域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早在8000年前,渭河流域的老官台文化就已经出现彩陶,此后长达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了中国史前彩陶最辉煌的两个时代——半坡时代和庙底沟时代,缔造了史前中国最独特的彩陶文化圈,为文化意义上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老官台文化彩陶的发现,不仅证明了中国彩陶源起本土,而且还为其后黄河中游地区彩陶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仰韶文化晚期,以关中为中心的文化逐渐西移很可能是导致马家窑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陕西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的中心区域,分布着众多遗址,本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如宝鸡北首岭、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高陵杨官寨等,它们都是仰韶文化的代表。关中地区彩陶的发现与研究过程、关中地区彩陶艺术的发展脉络、关中彩陶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意义,书中有详细的探讨。

甘肃、青海地区位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亦是中国史前文明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20年代开始,甘肃、青海史前古墓中陆续发现彩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百年来,甘青地区发现数以万计的造型优美别致、花纹绚丽多样的彩陶,经考古学家的研究,认为其分别属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稍晚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本书对甘青地区彩陶的发现与研究过程进行详细的叙述,对甘青地区彩陶艺术的发展脉络进行详细的梳理,最终得出结论:在甘肃河西走廊,马厂类型通过“过渡遗存”演变为四坝文化,并将彩陶这种文化特质全盘移植到四坝文化之中。随着四坝文化的继续西迁,又将彩陶这一文化特质引入新疆东部地区,对那里的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融汇东西、向西远播:新疆地区、新疆以西中西亚地区的彩陶艺术  “新疆地区的彩陶”主要是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出土的古代彩陶艺术品。这个区域位于河西走廊以西,哈萨克斯坦七河地区以东,南西伯利亚以南,帕米尔高原中部以北。新疆发掘的彩陶遗址,主要分布在这些广阔的范围之内。新疆地区的考古发掘表明,距今11000-10000年,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在距今两三千年前,天山南北区域,如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以及伊犁、奇台、库车、巴楚等地都已经出现人类活动遗迹,其石器形制、刻画技艺以及陶器的纹饰、器形等与甘肃、内蒙古、宁夏甚至河南等地相近,可见,内地彩陶艺术在早期就已经传播并影响到新疆地区彩陶艺术文化的发展和流变。西亚的陶器在近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其不仅风格独特,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西亚主要发现的彩陶文化有耶莫彩陶文化、萨马拉彩陶文化、哈拉夫彩陶文化、欧贝德彩陶文化等,诸多文化遗址都出土了丰富的彩陶艺术品,尤其是哈拉夫彩陶中的花瓣纹、鸟纹的造型和中原地区的庙底沟彩陶纹样、临汝阎村彩陶缸的纹样极为相似,可能是中外早期文化交流的结果。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经说过:“我从考古学上探索中国文化和文明的起源是由彩陶和瓦鬲开始的。”本书将彩陶文化西传哈密之路进行系统的研究,对边疆地区的艺术文化进行系统考察,这对我们研究文化的起源、文明的传播意义非凡。作为新疆东大门的哈密,东接甘青地区,西靠新疆和中亚地区,北连欧亚草原的内蒙古高原,南与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相连,历来是各种文化交流、碰撞的舞台,各地不同文化因素也借此通道传播至其他地方,成为我国与欧亚大陆、中亚文化交会的缓冲地带和交通要道。哈密一方面输送着西域文化向中原文化挺进,一方面要把中原文化接过来,送进西域绿洲。正是这种开放性,哈密彩陶才有了多种文化的元素。

远在彩陶艺术所代表的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传承创新已经广为存在,从所涉及的区域看,以哈密为代表的新疆地区已经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彩陶艺术也是证明华夏民族一体格局形成的较早实物资料。从彩陶的传播轨迹看,从中原地区的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与陕西半坡、临潼姜寨,到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再西传至哈密地区乃至更西的西亚地区,都存在着彩陶艺术的交流,和汉代时期的丝绸之路有着类似的路线,也说明了早在青铜时代,可能就存在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即“彩陶之路”。

《中原彩陶文化西传哈密研究》

编著:《中原彩陶文化西传哈密研究》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