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博物馆如何提升教育服务效能 ​——以鹰潭市博物馆为例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江凌 胡萍 高健

回顾发展历程,江西鹰潭市博物馆经几代人努力,从“有馆无舍”在市影剧院租房办公到全力推进新址信江新区现代化馆舍的全面对外开放,参观人数不断飞跃、教育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中小型博物馆在教育发展中直面自身不足、破局与破茧提供借鉴。

image.png

捋清教育服务范畴,稳扎稳打谋划特色

服务教育、以教育为目的活动均可纳入博物馆教育服务范畴,主要有依托陈展的基础展览教育以及展览之外的扩展专项教育,后者有着周期较短、受众精准与目的性强特点。鹰潭市博物馆基于两类教育服务活动,探索提高教育服务效能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文化+馆藏藏品”:立足全域文化,整合馆藏资源,基本陈列谋特色。鹰潭地域虽不大、文化却颇为深厚,东部角山板栗山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商代专业性陶器生产基地,西南处龙虎山是中国悬棺葬重要分布区,具有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典型特征。自东汉张道陵创办五斗米道,道教正一道便扎根龙虎山,山与“道”历史久远。同时,鹰潭地处的赣东北是一块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追求理想、勇敢斗争的红色土地。“鹰潭市博物馆以时间为脉络,将地方特色文化作为陈列突破进行提炼与衍生,构建“福地+角山+崖墓”“道都+心学”“红色+风情+明珠”版块,结合馆藏资源,策划“击水雄鹰——鹰潭历史文化陈列”,为公众提供高质量展览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文化+当代热点”:古今文化赋能,唤醒展品活力,各类临展谋亮点。临展对于馆藏资源的多源利用与教育受众的持续吸引具有重要作用,鹰潭市博物馆秉承文化赋值,或盘活藏品或引进资源,策划主题分明的系列临展。如“正是春耕好时节——农耕民俗文物展”以农耕文化为主线,将犁、水车、骑耙等农耕用具为展示媒介,分为实践“垦田造地、播种耕耘、加工收藏”与经验“节令习俗”版块,展现传统农业的耕作技术、思想理念与文化内涵。“伟大征程——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邮票展”则以百年征程为主线,择中国红为主色调,精选《中国梦—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千余枚邮票,以邮票为介质,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奋斗征程与辉煌历程,号召观众铭记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多维视角+多样形式”:拉近授受距离,激发学习期望,社教活动谋口碑。鹰潭市博物馆以受众为服务主体,通过多种方式与各样形式,谋划出彩教育活动。如被评选为江西省红色主题社教示范项目、全省博物馆志愿服务优秀案例推介活动的“红领巾讲解员实践课”,活动“以授带受”对百余名小学生因材施教进行讲解培训与演讲考核,“转受为授”勉励他们参与馆内志愿讲解、馆外进学校和军营等教育实践,搭建青少年展示平台。又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国际博物馆日等节点的“我是小小考古迷”活动,涵盖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红色教育等内容,受众馆外亦可领略多彩文化,课程设置互换角色,教育受众成为课程一角,激发自主学习。该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学习途径多样、教学方式新颖,获第一批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

“赋彩线上+温暖线下”:打破时空制约,包容多元需求,教育服务谋温度。鹰潭市博物馆利用数字科技,创新受众学习平台,提供跨越空间、不限时间的多元教育服务。如“云赏文物·百件文物说鹰博”可云赏精品馆藏,领略中华文明的绚丽灿烂。“云赏展览”将线下“雄关漫道·红色主题版画展”等展览搬至线上,展览教育以灵活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运用微信和抖音等平台,上传新馆推介与文物视频,点击浏览量激增,教育受众广泛。同时,线下活动有温度,如“博乐学堂”关注留守儿童文化需求,邀请畲族、鹰潭市十一小学北校区等留守儿童来馆参加研学课程,为贵溪泗沥中学等中小学留守儿童送去文化关爱。此外,鹰潭市博物馆还以“技术拓展平台、态度温暖人心”为路径,搭建“赋彩线上+温暖线下”格局,为公众打造有温度的教育服务。

凝心聚力优化服务,多方提升教育效能

提升教育服务效能需要博物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真情付出,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倾听大众心声,藏息相辅促实效,丰富教育服务平等路径。综观各博物馆教育发展,如故宫博物院向乡村学校捐赠“故宫小书包”、发放科普传统文化图书,中国国家博物馆撰写多版本受众《古代中国》讲解词,将“分众化”理念引入讲解与导览服务,“教育均等化、服务平等化”是博物馆教育服务的出发与落脚点。作为学校教育的课外补充,中小型博物馆丰富教育平等路径需注意不走错路、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即找准定位把握方向,以客体类型为基准,从少数人到多数人再到社会公众,组织不同教育活动;同时摒弃闭门造车式教育、聆听受众意见,采用多渠道组合收集建议,及时整改不足之处。少走弯路是指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服务形式,可引入“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兼顾馆内教育与馆外社教的有机结合,优化馆内基础展览教育的同时,注重专项扩展教育形式的创新与丰富,活化藏品利用、开发多种文创,提升受众学习实效以促进教育平等化。

二是密切馆际合作,展览外输借友力,扩大教育服务辐射受众。当前全国博物馆临展数量排名全球前列,但部分中小型博物馆仍处于“重引进展览、轻外展输出”单线发展。以鹰潭市博物馆为例,2023年前输出临展基本为本市图片流动展,形式较为单一,受众相对固定,拓展外展类型与地域迫在眉睫。7月初,鹰潭市博物馆筹办的“龙虎天下绝——鹰潭市博物馆对外交流特展”,结合馆藏精品以“千年悬棺”与“大上清宫”专题版块,展现鹰潭古越绝唱与道宗绝圣的深厚底蕴。该展实现了鹰潭市博物馆两个突破,改变以往常规展示图片方式精选馆藏精品50余件(套),走出鹰潭走进江西九江以及安徽省国家一级馆。考虑中小型博物馆人力情况,可联合办展、以馆际合作方式为丰富外展输出形式翘板。由博物馆“圈内人”共同参与临展大纲的撰写与展品选定,“携着”文物办外展打破图片流动展保守模式,对活化藏品迈出了关键性步伐的同时,也给予了专业帮助,减轻了中小型博物馆外展策展压力。

三是汇聚科研力量,成果转化强社教,提高教育服务内涵质量。博物馆教育服务平等化的实现,既要关注受众焦点、注重教育受众的扩大,还需发掘馆藏资源教育内涵,高质量转化科研成果,以提炼文化特色和创立教育品牌。近年来,鹰潭市博物馆教育活动由单主题、分裂式活动逐步走向多主题、系列化趋势,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受众多为小学生,对其他文化需求更高、较长年龄受众的活动开发还有待提高。以“鹰潭市博物馆藏重点中医药学雕版的整理与研究”科研项目为例,择选馆藏重点中医药学雕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文字释读与综合分析等专题研究,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陈展、文创与社教等博物馆教育服务有关的活动还不够丰富,需全馆群策群力,打破部门壁垒共同参与策划,提高学术成果转化应用,做优教育服务内涵、做强教育服务品质。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