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欧营 智慧美橙村——重庆市奉节县欧营村村史展”策展思路与实践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张莉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因地制宜建村史馆办村史展,对于地方开展乡土教育,鼓励村民爱国爱家乡,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农旅文融合发展、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赋能群众美好生活等,都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依托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帮助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建设村史馆,并同步策划实施了以“奋进新欧营 智慧美橙村”为主题的村史陈列展览。

2023年9月,“奋进新欧营 智慧美橙村——重庆市奉节县欧营村村史展”(以下简称“欧营村村史展”)正式开幕。欧营村村史展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的第一个村史展,展览获评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联合举办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从执行策展人视角,尚有几点或可普适于举办同类村史展的实践探索值得耙梳总结,分享于众。

image.png

紧扣地域特点、乡土特征、乡村特质做内容策划

从学理上说,做村史展的内容策划,首先要把“史”的特点抓住,要以乡村历史的深入挖掘研究为基础。在项目前期的村史研究中,要努力收集和整理相关方志、文集、档案、碑刻、书信等载体,其中不少可以成为展品。此外,乡村口述史的收集、甄别、整理也很重要。但不得不承认和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乡村史是历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文献很少记载,对于名不见经传的村落更是寥寥。本次展览就是如此,前期投入较多时间多方搜集和梳理,最后所获关于该村的古代文献记录十分零星,极其有限,这就制约了展览在内容设计上试图对欧营村历史厚度和宽度的探源和追溯。面对欧营村古代历史脉络不清晰、历史信息不充分的现实困境,内容策划定然不宜按照常规通史逻辑,采取以时序为脉络的策展思路,必须另辟蹊径,扬长避短。

在实地走访和座谈调研过程中,策展团队发现欧营村不同于传统村落或历史文化名村具有特别丰厚的村史积淀和乡土文化,其最大的地域特点、乡土特征和乡村特质,体现在:(1)地处长江三峡之瞿塘峡腹地,历史名人传说故事多。(2)柑橘种植历史绵长,盛产优质的奉节脐橙。脐橙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3)当代欧营新起势。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30年,是欧营村抓住历史机遇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并成为示范村的高光时期。这30年,结合时代背景可划分为节点明显的三个时段:三峡移民与库区建设发展阶段(1993—2012年)、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2012—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2021年起)。这三个阶段,最能体现欧营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步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和欧营特质。

基于上述思考和认识,策展团队思路紧扣欧营村的地域特点、乡土特征、乡村特质,立足欧营村当代史进行内容策划。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凝练一个契合时代发展节拍、体现欧营村奋进张力的展览主题甚为关键,经过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以“奋进新欧营 智慧美橙村”为展览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以天生欧营、传说欧营、民聚欧营、小康欧营、现代欧营五个单元,构成展览的主体内容架构。综合展示欧营村的行政沿革、地理风貌、物产特色、乡土文化传承、发展变迁和未来前景,凸显欧营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传承与发展、从贫困走向振兴的蜕变与示范。

结合展览场地,带着空间思维做内容设计

欧营村村史馆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初,曾用作知青点的四合院土坯房而建设场馆,称得上是活化利用乡土建筑的一个文化工程。该院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有20个大小不等的房间。房屋开间较小,大多在3米至4米之间,小间的面积只有10余平方米,稍大的也只有三四十平方米。由于2021年维修时对四合院坡屋顶做了吊顶处理,空高只有3米。基于将村史馆打造成为村民活动中心的使用功能定位,依照村史馆展览功能和其他配套功能的总体设计,20个房间中只有北面的10个房间用于举办欧营村村史展。

考虑展览场地需要以尊重建筑的历史性为前提,不宜对建筑进行较大的空间结构改造,只能对空间进行一定程度地优化。建筑局限如此,在客观上便为展览策划和实施造成较大限制。理想做法是待展览大纲确定后结合观众参观路线设计,对建筑局部稍作改建,比如封堵部分原有门窗、新开门洞等,以使其适宜于陈列展览和观众参观。因此,在做展览内容设计之初就得具有空间思维,将展览场地烂熟于胸,把内容布局和场地空间联系起来考虑。

在尽量保持建筑内部的天然布局和空间分割前提下,为了寻求展览内容和展览空间的最佳契合,在展览总主题的统领下,策展团队最终采取了“一间房一个分主题”的设计策略和陈列预想。在提炼分主题时,注重既要让展览内容逻辑自洽,又要适于空间铺排。在设计分主题下的内容层级和具体展组展项时,要做到简洁明晰、聚焦重点。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房间,就像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盒子”。要尽可能让一个分主题的内容在一个“盒子”空间内完整呈现出来,避免产生断裂感。

展览的五个分主题展示单元中,前两个单元以分类描述的组织方式来架构,分别反映欧营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和文脉传承,因而各自陈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盒子”空间里。第一单元“天生欧营”分“一方水土育欧营”“好山好水出好橙”两个小节,聚焦欧营村所处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和特色物产;第二单元“传说欧营”分“欧营来历”“李杜访欧营”“方言说欧营”三个小节,聚焦欧营村的传说故事、方言民俗等乡土文化。后三个单元是按时序分段的组织方式来架构的,是体现此次展览主题题眼所在,共同反映欧营人吃苦耐劳、奋斗不止的精神气质和喜人成果。第三单元“民聚欧营”分“移民安置建新村”“艰苦创业求致富”两个小节,展示因20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移民安置建设欧营移民新村,新生的欧营村抓住重庆库区建设和扶贫开发产业调整的机遇奋力求变求富;第四单元“小康欧营”分“脱贫攻坚”“橙村巨变”两个小节,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欧营村干部群众为摆脱贫困,奔向全面小康的奋斗历程和奋斗成果;第五单元“现代欧营”分“奋进新征程”“乡村振兴看欧营”两个小节,展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欧营村以“现代欧营·智慧橙村”为发展定位,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光明前景。其中,最后两个单元内容最丰,是此次展览的重中之重,因而所占空间相对较大。由于后两个单元关联紧密,有承前启后的内在联系,在空间布局上并没有一味限定在一个“盒子”空间里。即便是跨“盒子”陈列展示,也不会产生断裂感、违和感。

同时,结合空间格局,特别设计了两个典型时期具有群体特征的家庭卧室场景。一是在“民聚欧营”单元设置20世纪90年代的移民新家卧室场景;二是在“小康欧营”单元设置新时代的小康之家卧室场景。通过“家的变化”反映欧营村民靠勤劳奋斗,改变了家庭的居住空间和家居物品,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借此维度映照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唤起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的共情共鸣。

在展览主体之外,展览首尾各用一间房间作序厅和尾厅。序厅展示了欧营当代大事记,让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欧营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大事、要事了然于胸,从中感受时代的变迁、乡村的发展。尾厅内容设计呼应并升华序厅的展览主题,通过时长30分钟的欧营村干部老党员新乡贤及群众代表采访视频“村民说”,观众可以直观聆听到村民艰苦创业的奋斗故事和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从中感悟欧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并设置了一面集中展示村集体和村民个人所获荣誉表彰的光荣墙“大家·小家的荣誉”,以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现代欧营 智慧橙村 未来可期”两组时代标语,激扬欧营人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火热的奋斗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办展,倡导众筹展品

村史馆作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赋能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是村民记住乡愁的精神文化家园。村史馆是当地村民的村史馆,需举全村之力携手共建。调动村民群众参与进来的积极性,当地村支两委发挥宣传、动员和引领作用是关键。特别是在展品征集方面,更需要当地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和及时协调,在全村倡导众筹展品。不仅要利用召开群众会、干部走访之机鼓励村民们捐献相关实物和照片,还要专门地、持续地开展上门调查和征集工作。

在此次展览筹备过程中,策展团队密切联系欧营村村干部,累计征集到了照片1000余张,实物、档案、文件等展品近300件。期间,尤其得到了当地老村干部刘修权同志的热情帮助,从他那里获得了大量有关信息、图片和实物,比如刘修权任欧营八社社长期间的移民账工作笔记、1997年村民修建自住房取得的建设选址意见书、20世纪90年代奉节县政府粮食定购任务通知单、21世纪初的农业税纳税证书等等。同时,还根据刘修权提供的实物征集线索和方向指引,从当地村民手里征集到了许多重要展品。

举办村史览是为村史馆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当地全体村民,其次是外来游客及其他群体,提供一种认识和理解当地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的方式。希望观者能够透过欧营村村史展,认识欧营、认识欧营人,感受到欧营人通过勤劳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气神与自豪感。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