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歌舞 ——《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系列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陈梦雅 桂星星

近年来,香山革命纪念馆不断征集革命文物,并深入挖掘文物背后感人至深的革命历史故事,为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物史料。在一批新征文物中,华北大学第三部出版的《人民胜利万岁》节目单、光未然为《人民胜利万岁》所作幕前献词与节目内容说明,《人民胜利万岁》剧照共同架构起了这场开国大歌舞的历史故事,让我们得以从协商建国和新中国成立的宏大叙事中捕捉到当时人民文艺事业生动鲜活的历史细节。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同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把“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确定为全国文艺运动的总方向;提出面向人民革命胜利的新的现实,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任务。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并商定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举行开国大典。为了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9月26日,由戴爱莲、徐胡沙(又名胡沙)担任总导演的大歌舞《人民胜利万岁》在中南海怀仁堂迎来首演,整场歌舞雄健活泼、自信自强,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气派与风格。29日,在怀仁堂进行第二场演出时,歌词适时地根据政协会议通过的决议进行了更改:“北平”改为“北京”,演出剧情中出现五星红旗。10月2日,《人民胜利万岁》迎来了第三场演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体政协委员均位列观众席中。

华北大学第三部出版的《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节目册(图1) 节目册封面由罗工柳设计,纸张虽已泛黄,但仍能看出色调红绿相衬、明亮夺目,封面上方绘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会徽之下印有“献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字样,封面中部偏下位置的标题《人民胜利万岁》十分醒目,底部印“华北大学第三部出版”字样。

image.png

1948年5月,华北大学由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而成,下设四部,其中三部系文艺学院性质,由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和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合并而成,着力于培养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干部,沙可夫任主任,下设工学团、文工团、美术工厂及乐器工厂。华大三部师生也是该歌舞演出的主力军。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文学评论家光未然为节目册代序《祝贺人民的胜利》,序中写道:“人民政协会议开幕了,新中国诞生了!”“新中国如红日出海,放出万道霞光……这是不可阻挡的力量,这是东方一切被压迫民族的指望。”新中国的光辉火焰将普照大地,温暖着每一位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心,也鼓舞着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独立与解放。

节目册列出了《人民胜利万岁》的节目目录,并记录了9段歌舞的曲谱和歌词。包括《庆祝人民政协会》(歌舞序曲)、《肃清反动派》(花鼓舞)、《红旗飘扬》(进军舞)、《支援前线打胜仗》(歌表演——四姐妹夸夫)、《庆祝胜利》(腰鼓舞)、《献花祝捷》(走花灯、献花舞)、《人民的祝贺》(工农舞、边疆舞)、《团结有力量》(团结舞)、《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大歌舞),其中《人民的祝贺》分为10个小曲目,有回族曲、苗族曲、藏族曲等少数民族舞曲。《人民日报》(1949年9月27日)记载:“节目中演员们穿着汉、蒙、回、苗、彝、藏及台湾人民的民族服装,和工、农、兵、学、商一起舞蹈,唱着‘汉蒙回苗彝藏,团结一心不分离’的歌”,彰显了大歌舞的民族性和集体性。最后一曲《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演出时,解放军手持红旗先导,各阶层各民族人民紧紧跟随,回旋舞蹈。乐队奏起《东方红》之歌,演员和观众热情横溢全场。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崇高伟大的形象,以及热情有力、坚强智慧的广大劳动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追随与拥护。

《人民胜利万岁》内容说明与幕前献词(图2) 该文物为10月2日第三场演出所使用,对开4页,长13.1厘米、宽19.1厘米,纸张泛黄,第1页为幕前献词,第2至第4页为每段歌舞的导演及内容说明。

image.png

光未然在幕前献词中写道:“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了,新中国诞生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我们为了祝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表现人民胜利的愉快和建设新国家的坚强信心,特编排了这部《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人民自豪着“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这些美好的概念,已经变成或正在变成可以触摸的活生生的新事物了。”这是中国人民长久梦想着的,在中国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的新事物。

内容说明简要介绍了每段歌舞所表达的主题内涵,包括人民群众热烈庆祝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顺利召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区肃反运动、工农同志对前线夺取战争胜利的支援与拥护;中国人民努力创造一个工业化的新国家、解放台湾、解放西藏,与全世界人民紧密团结,保卫世界持久和平的信心与决心;祝愿民主中国万万年等。胡沙谈及人民胜利万岁创作经过时说:“我们要研究中国人民这样神速的胜利的原因:那是由于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奋斗、国际的援助、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工人农民们奋不顾身的支持前线、毛主席英明的领导,各民主党派、各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在毛主席旗帜下继续胜利前进等。”《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将各种胜利因素与人民愿望巧妙融合,更强化了其大众化、民族化、革命化特征,有效巩固了新中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戴爱莲参与编导的《人民胜利万岁》剧照  这是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参与编导的两段舞蹈的系列剧照。其中包括:《庆祝胜利》剧照(图3)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剧照(图4)。

image.png

image.png

戴爱莲(1916~2006),祖籍广东省新会县,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舞蹈家、教育家,中国当代舞蹈史上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当代舞蹈艺术之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爱莲在英国伦敦多次义演筹集资金,支援祖国抗战。1940年戴爱莲回国后,先后担任华大三部舞蹈队队长、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等职。这一时期,周恩来和邓颖超等同志鼓励她向民间学习,努力发展中国民族舞蹈事业。在他们的影响下,戴爱莲积极践行党的文艺思想——民族性、革命性、群众性。

在工作中戴爱莲反复强调“搞自己的文化,要爱自己的国家,要爱自己的人民,要爱自己的文化。”在这一舞蹈思想的指引之下,《人民胜利万岁》中的几个节目是直接或间接的根据民族或民间素材加以改编而成,如《庆祝人民政协会》根据东北秧歌舞改编,《献花祝捷》中走花灯则根据陕北民间舞蹈改编而来。以人民群众所创造并且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赋予了整场歌舞更强烈的中国气派与中国色彩。此外,戴爱莲还在《红旗飘扬》与她个人独舞部分将一些西方舞蹈元素融合到本民族舞蹈艺术之中进行全新的展示,胡沙对此评价:“我们认为很合适,并未被它束缚,观众并不觉得不调和,因为她适当地表现了内容,并和秧歌舞融合在一起了。”戴爱莲以这些素材,为舞台描绘出中国现代舞新蓝图。

《人民胜利万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重要胜利、第一次文代会确立人民文艺路线、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多重背景之下创作的大型歌舞,首开以大型歌舞书写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先河。

如今,《人民胜利万岁》系列文物已成为新中国诞生的重要历史见证物,带我们回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生动历史瞬间。让我们既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之际这场歌舞带给人民的强大力量与巨大信心,也更加深入了解中共中央在香山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的光辉历史。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