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故宫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4月8日,由故宫博物院、宜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宜兴市博物馆“故宫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宜兴市博物馆召开。来自海外和全国各地的紫砂研究专家、陶艺大师、茶文化学者和民间收藏家等近80人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0篇。
江苏宜兴市副市长储红飙在致辞中表示,举办“故宫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将展览做深做广的同时,将“宫廷紫砂”这一议题进行更加充分的探讨,。此次学术研讨会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与县级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学术研讨会,得到了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和相助,是宜兴市人民政府和故宫博物院履行战略合作协议的又一创举。
1月12日,在宜兴市博物馆的开展的“紫泥清韵 皇家品位——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展出了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均陶精品130件(套),是宫廷紫砂首次回到故土省亲,也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与县级市博物馆的合作办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紫砂爱好者前来参观,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研讨会上,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建华所作的报告“故宫旧藏清代雍正朝宫廷紫砂器”,提出了甄别雍正宫廷紫砂的几个主要依据,在众多无款器中找出了20几件珍贵的雍正宫廷紫砂器,填补了国内外雍正宫廷紫砂的研究空白,考据严谨。
来自台湾的陶瓷文化学者、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特聘研究员黄健亮所作的报告“故宫旧藏色泥堆绘笔筒作者初探”,通过建立杨季初款紫砂器比对数据库对故宫珍藏雍正、乾隆时期色泥堆绘笔筒的泥绘作者进行了探索。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黄伟文所作的报告“再论明清‘宜兴挂釉’贡器”,以故宫现存清宫旧藏宜兴挂釉器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步就清宫旧藏宜兴挂釉器的历史称谓、定义、工艺特征、性质等问题进行探讨。
来自法国的紫砂陶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万福莱所作的报告“当宜兴紫砂陶梅花装饰纹来到西方”,以明代宜兴紫砂制壶艺人使用的最早的装饰纹饰之一——梅花纹为切入点,讲述了三个世纪以来宜兴紫砂陶对欧洲陶艺家审美的影响。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潘春芳所作的报告“略论明清宫廷紫砂的风采”,讲述了1963年参与故宫博物院紫砂藏品测绘的经历,阐述了宫廷紫砂各个时期风格的发展演变。
宜兴紫砂泥料研究专家朱泽伟所作的报告“故宫紫砂器的原料与工艺浅析”,从原料种类、造型与装饰工艺、烧成工艺三方面对展出的所有紫砂器进行了系统研究。
此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顾绍培等针对此次展览的展品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对当代紫砂研究和陶艺创作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研讨会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议程紧凑,成果显著。与会专家、大师围绕“故宫紫砂回乡展”的展品展开讨论,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
宜兴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承办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宜兴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宜兴文物保护实力,搭建起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学术和文化交流平台,更好地承担起地方重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宣传的核心重任。
4月14日3版